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共十七大:和谐发展茧成蝶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 ]  访问数:

 

    忙碌在中共十七大新闻中心的一位香港记者揣度着:中共十七大会推出什么样的执政新理念?将会进行怎样的战略布局?刚刚走下火车的“北漂”小刘思忖着:中共十七大能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什么与以往不同的“红包”?滑动鼠标在网上全程观看中共十七大开幕直播的网民“太阳仔”关注着:将有哪些人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戴着治安巡逻员红袖箍和红帽子的北京玉安园街道王大妈与街坊邻居唠叨着:中共十七大之后,股市会不会迎来一次“像样的调整”?

    7天后,他们的种种期待或疑问有些已然找到了答案。在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出现70多次,“民主”出现60多次,“改革开放”出现30多次,以及随处可见的“民生”“共享”……报告中的这些“高频词”,全方位回应着人民的期待。

肩负全党7300多万党员的嘱托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共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2007年8月2日,新华社受权公布了出席中共十七大2217名代表的名单,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离中共十七大正式召开尚有数月时间,中央提前向外界公布所有当选代表的名单,这在中共历史上尚属首次,表明中共中央在党务公开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中共十四大时,拥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代表比例为70.8%;中共十五大时,这一比例为83.5%,中共十六大时,为91.9%;中共十七大代表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代表2068名,占全体代表的93.3%。同时,中共十七大代表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中共十六大时,55岁以下的代表占全体代表的63.2%,十七大时,这一比例提高到70.4%,比十六大高出7.2个百分点。

    出席中共十七大最年长的特邀代表是97岁的方强。方强1926年参加革命,有80年党龄。方强几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见证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方强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一天一个变化,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由一批体育明星和青年模范组成的青春阵容,作为中共十七大“80后”代表登场亮相而广受关注——网球运动员郑洁、孙甜甜,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拳击运动员邹市明,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徐本禹,见义勇为英雄、南京军区士官陈列周等,其中,23岁的佩剑运动员谭雪成是中共十七大最年轻的代表。

    在中共十七大代表中,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代表令人眼前一亮。所谓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非公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则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翟玉华与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孙发荣、安徽省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玉中,成为首批来自律师界的党代表,标志着中国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首次出现律师的身影。翟玉华说:“我们的身后有13万名执业律师,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律师以及律师所代表的新社会组织的认可,以及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在中共十六大上,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等7名企业老总首次以民营企业家代表身份亮相。此次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沈文荣很是感慨: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这个群体的党代表人数又增加了。

    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07年6月,中国共产党员中,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有31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3%。与2002年相比,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增加169万名,增长113.4%,是党员数量增幅第二大群体。已有86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过去5年内吸收了642万名新党员,民营企业中的党员人数翻了一番多,一批新社会阶层人士登上政治舞台。中共十七大代表选举方案规定,省(区、市)的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双新组织”代表要占“适当比例”。在这些党代表身后有着广大的党员群众基础。

    党代表结构的变化,表明了代表选举的与时俱进,这使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阶级基础更加牢固。党代表阵容的清新之风,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些从7300多万党员中产生的代表,人人都是形象大使,人人都是时代的风向标。尽管他们奋战拼搏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但他们不遗余力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赤诚之心是相同的。肩负全党7300多万党员的郑重嘱托,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2200多名代表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齐聚北京……

新提法新表述里的新思维新战略

    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是凝聚全党智慧,提出重大战略,进行重大部署,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向新高度的重要时刻。诞生86年的中国共产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07年10月15日上午,天安门广场风和日丽,花团锦簇,红旗飘扬。人民大会堂内鲜花吐艳,叶绿蕊红。主席台上,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会场上,2200多名代表心潮澎湃。

    在热烈的掌声中,穿着蓝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的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报告用大段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报告中,“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一部分,共博得了10次掌声。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的时候,这掌声意味深长。人们注意到,中共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寄寓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报告中,以往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取代。中国对经济质量、效益的渴望,正日渐强烈。创新、科教、节能环保、城乡统筹、扩大内需,都将成为“经济建设”今后的诉求点。

    胡锦涛首次在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近年常说的改善生态环境到提出“生态文明”,显示中共领导人将环保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生动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其中每一部分都与人民未来的好日子息息相关。仔细品读中共十七大报告,仿佛看到一幅百姓生活的新图景就在眼前。更加丰富的小康内涵,更有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些“更加”“更多”的背后,展现的无不是人民生活的新画卷。细心的人们注意到,“改善民生”首次作为单独章节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评价中共十七大是“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民生”论述彰显执政为民理念。

以开放与透明的姿态走向世界

    中共十七大开幕日当天,一出北京站的外来务工者小张很兴奋:“开幕式还在进行中,我的手机就收到了彩信,就像人在现场一样,真的很奇妙!”许多报刊亭的店主说,“几乎每份报纸都是用红彤彤的颜色印出有关十七大的新闻。这几天的报纸卖得特别好!”会场内外,人们通过电视、报纸、电脑、手机共同分享着有关盛会的一切。

    党代会,是新闻的富矿,是新闻媒体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共十七大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不包括中国内地记者,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310家媒体的1135名境外记者报名参加了中共十七大报道。

    开放日里,每个开放团的大门都是敞开的。所有记者都可以去全程旁听党代表们讨论十七大报告,可以问任何问题,也可以指定某位代表回答。大会对外开放的代表团,从中共十六大期间的15个增加到34个,为历届党代会之最。每逢代表团开放日,都有上百名中外记者把代表团的会场挤得满满当当。

    10月8日,位于梅地亚中心的中共十七大新闻中心启动,许多境外记者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中共十七大在党代会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了新闻中心网站;第一次免费提供新华社实时新闻图片,并免费提供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关中共十七大报道节目信息的采集、编辑服务;第一次设置记者快餐处,第一次为记者免费提供各种饮料;新华网等网站第一次以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等形式报道党代会新闻。许多境外记者如此言及自己的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提高透明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透明度不仅体现在服务上,更加体现在采访环境上,现在采访的环境要宽松得多,举办新闻发布会的频率也增加了。许多外国传媒驻京机构都投入强大采编阵容进行大会报道,有关中共十七大的报道频频占据境外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显要位置。被放置于媒体显微镜下的中共十七大,也因此被舆论称之为一次“透明的大会”“开放的大会”。

    开放的大会,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开放是一种胸怀,透明是一种气魄,它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在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所未有的从容与自信。

    10月21日12时24分许,在代表们如潮的掌声中,在《国际歌》雄壮昂扬的乐曲声中,中共十七大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2000多双手发出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内经久不息,信心和憧憬在掌声中传递、升腾。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204名委员、16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由127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均有所增加:50岁以下的75名,其中45岁以下的22名;女干部37名;少数民族干部40名。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2.2%,有高级职称的占33.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

    10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将在这里举行。上百台摄像机叠起了梯田式的方阵,平时很少出现在室内的电视摄像机摇臂也出现在大厅里,全景式记录即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历史性时刻。大厅里人头攒动、一派繁忙。

    11时30分许,在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依序而入,走到了中外记者面前,走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之下。世界正在打量这个新的领导集体,并在他们身上把握和审视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四大经济体未来的走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1月3日 总第3138期 第二版